這篇文章有分享投資我的心得喔

記者林雪娟/台南報導「七娘媽生,做十六歲」是傳統府城家庭與社會的集體記憶,也是台南市登錄的市定民俗。為加以推廣並賦予傳統創新意義,文資處除輔導兩戶示範家庭,在家做十六歲,完整呈現傳統成年禮科儀,並將與台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舉行集體做十六歲儀式,歡迎適逢十六歲的「龍子」,「龍來做十六歲」。文資處指出,傳說七娘媽為保護未滿十六歲兒童的神明,若家中有孩子屆滿十六歲,則於農曆七月七日,即七娘媽生日這一天於家中門口擺設粿品、胭脂水粉與七娘媽亭等祭品,舉辦酬謝祭拜科儀。同時,外祖母也會準備給外孫成年禮物,並一路扛到青少年(女)家裡,表達祝賀,祭拜禮過後舉行「出鳥母宮」(即由父母擎起七娘媽亭讓子女俯身穿越)儀式,象徵青少年已成長且能獨當一面,最後將七娘媽亭火化,為七娘媽增添樓亭,並分贈粿品紅龜給親朋好友與左鄰右舍分享喜悅。為保存此一文化傳承和地方特色風俗,連續四年鼓勵現代家庭在家中,按傳統科儀做十六歲,將該項民俗回歸到家庭關係的傳統價值。今年的兩戶示範家庭,一戶外祖母是外縣市民眾,一戶則是媽媽是新移民,但都願意融入台南的民俗活動。文資處也邀請生肖屬龍的青年學子,一起至施姓大宗祠體驗成年喜悅,免費,做十六歲報名請至文化局網站。
arrow
arrow

    ydhmlfmu00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